以前住在眷村外,常聽巷口下象棋的老兵伯伯們說:「八月桂花,十里飄香。」
桂花香氣對於伯伯們來說,應該是一種濃得化不開的家鄉味吧!
您記憶中那股飄香數里的回憶氣味是什麼呢?
對於在客家庄長大的孩子們來說,足以媲美八月桂花的,就是「梅干扣肉」的香氣了。
芥菜、福菜、梅干菜,其實是同一種菜,
取決於發酵及濕度差異,因此有了不同的名稱,
從前阿嬤總是叫孫子們去田裡摘新鮮的芥菜,
還記得,剛摘下來的芥菜帶有苦味,
但長大後,嚐起來則是回甘。
一大甕的芥菜加上粗鹽,爬進去踩呀踩,然後曬在簷下,
「梅干扣肉」裡的靈魂,梅干菜,便大功告成了!
今天來聊聊回憶裡香氣逼人的「梅干扣肉」吧!

將豬皮面著下,可以逼出豬油,
再跟紅蔥頭、蔥白一起爆香。

倒入醬油、蠔油及冰糖及米酒,
米酒可以多一點,
將醃過的扣肉與梅干、
筍乾一起燉煮2小時。
不用怕有酒味,酒精燉煮揮發後,
留下的只有口齒留香的軟嫩肉質喔!

色澤是不是讓人垂涎欲滴,
恨不得以鍋就口呢?

«裏物的私房食訊»
梅干扣肉的烹煮,時間的掌握是訣竅與關鍵,也可以多加一點自己的巧思,
無論是八角、肉桂,都能讓這道菜有更多不同的層次,
只是醬油的量必須注意,鹹度跟香味才會比例適中喔!